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5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中国雷达之父

赵原野 鹰眼观天涯 2023-05-01

关注鹰眼观心,看新闻酷评。防失联,加微信yyguanx.

束星北,1907年10月1日生于江苏扬州

束星北为人耿直,脾气执拗,他是典型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人送外号"束大炮"。

这个外号源于他的母亲——郭氏"束大嘴",在那个对女人尚有偏见的年代中独自撑起了一个家,这才给了束星北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郭氏为了母子俩不受他人的欺负,逐渐养成了强硬的脾气,束星北因此也养成了强硬的脾气,他不允许有人在他面前弄虚作假。

1926年4月,束星北自费赴美留学,入堪萨斯州拜克大学物理系。

1927年2月,转到旧金山加州大学学习;7月,到爱因斯坦任教的柏林大学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当了一段时间研究助手。

1928年10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师从理论物理学家E.T.惠特克和C.G.达尔文

1930年1月,获硕士学位,随后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

1930年9月,返美进麻省理工学院,师从D.J.思特罗克教授,任研究助教,并继续研究生学习。

1931年5月,再获理学硕士学位。

这一年秋,束星北辞去了美国麻省理工助教的职位,奉母之命回国结婚,与葛楚华女士成婚。

时值“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束星北先生投笔从戎,于1932年1月受聘于南京中央军官学校,任物理教官。

1932年7月,因触犯蒋介石而辞职;9月,受聘于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

在浙江大学,束星北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平静,也是最辉煌的时光。


1933年,束星北开始研究广义相对论。

1935年7月,物理系全体师生因反对校长独断专行,离校;8月,束星北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教授兼数学系主任,并兼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

1936年4月,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后,聘请原物理系全体教师、技工回校,束星北也于1936年8月回浙江大学,翌年升为教授。

束星北在学术上的造诣远非常人能比,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抗战期间,他随校到贵州遵义、湄潭。期间1944年10月-1945年9月,曾被借聘到重庆军令部技术室任技术顾问一年。

束星北成为重庆军令部技术顾问时研制出了许多对当时而言先进的军事用品,如: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潜艇、激光……

1945年春,束星北甚至还领导研制成功中国首部雷达,8月,做《原子弹理论学术报告》,被称为“中国雷达之父”。

1946年,随校复员回杭州,此后曾兼任齐鲁大学和浙江大学教授。

1950年,"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苏步青被人冤枉贪学校的东西,束星北听到后怒火中烧。

束星北立马找到了管事,二话不说的把冤枉苏步青的管事打了一顿。

最后苏步青是没事了,但是束星北却因为这件事给人们留下了话柄,他也是因为这件事成为了浙江大学斗争批判的第一人。

1952年,因院系调整,到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并转向大气动力学研究。当年,山东大学成立海洋系,物理系气象组转入海洋系,束星北任海洋系气象研究室主任。 

束星北在山东大学物理系,除讲授物理课程外,还主动要求参加普通物理教研组,亲自辅导该组教师,提高了物理系教学质量。

束星北在研究学问上更为的固执,他认为在一切实验事实面前根本没有什么人情可讲。

1952年,杨振宁的老师王竹溪被请到山东大学做学术报告时,束星北毫不犹豫的打断了王竹溪,并指出了王竹溪的错误所在,束星北甚至代替王竹溪在讲台上讲了40多分钟。

束星北的做法使得王竹溪十分尴尬,但束星北却认为学术交流本身就是要有碰撞的,没有碰撞何来灵感的火花呢?

1955年,在“肃反”运动中受停职审查,审查结论为没有反革命历史问题,公开宣布取消政治嫌疑。

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束星北因对肃反中的错误做法提出坦率批评,并提出遵守法制问题,因此受到批判。

多年后,人们翻阅束星北档案,发现1957年记载着这样一条:王某某汇报,一是束星北有枪,二是束星北表示,如果自己真的出事,李政道一定会帮忙。
1958年10月,束星北被划为“极右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管制劳动”三年,送往月子口水库劳动改造。
那个饥饿的年代,他四处借钱,只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活下去。艰难的生活给他留下了一身的伤病。
有一次,他实在饿得受不了了,跑到了瓜田里偷西瓜,结果被看瓜的老农当场抓住。老农看他蓬头垢面,就给了他一捧花生,他一把抓了过来,连皮一起吞进了肚子里。
1960年,束星北被转到青岛医学院接受改造,任务是打扫教学楼的厕所,兼任教员。

在青岛医学院期间,束星北精神上、生活上极其痛苦与艰难,为提高青年教师数理基础,他仍非常认真、尽心尽力地讲授电动力学、傅里叶级数、普通物理学、微分方程、矩阵、医学生物统计等课程。

束星北不仅在物理界有杰出的贡献,他在气象领域也颇有研究。

他曾经仅用了一个月便在山东大学将大气、雷雨台风、风暴潮等预测的项目建立了起来。

很可惜的是因为政治环境的变动,束星北的大气研究室就存活了一年便宣布解散。

束星北的聪明才智还体现在许多方面,关于计算机,束星北有自己的考量,他希望在青岛建立一个无线电工程企业,同样令人惋惜的是这个项目也没有得到上级的批准。

在郁郁不得志的日子中,束星北虽然十分的渴望那片学术的海洋,但他却不能从困境中摆脱。

为了摘下头上的罪名,他开始认真地刷厕所,甚至开始研究,怎样可以刷得又快又干净。他还因地制宜开始了对"粪便"的研究。
1962年年初,他的一个学生悄悄找到他,愿为他安排出逃海外。他自然很想出去,可惜最终他还是拒绝了。

1964年8月,束星北向有关组织提出研究核武器要求。

1965年,束星北被撤销管制。同年,完成中国首部《狭义相对论》。

1971年1月,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束星北的女儿抱着孩子去看他,远远地,她就看到青岛医学院的门口,一个人正佝偻着身子扫雪,一身黑棉衣棉裤,在雪地里很是显眼。
他的女儿忍着泪水说:爸爸,我和你的外孙来看你了。
束星北看着自己的女儿和外孙,愣了好一会儿,才大梦初醒似的,在棉衣上使劲地搓了搓手,把孩子抱在了怀里。
可一分钟还没到,他又赶紧把孩子还给了女儿,赶快拿起扫帚继续劳动。
这时,他的女儿才发现,路两旁的雪地上,竟是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和演算符号!
他经常一个人在雪地里,不停地运算,写字,扫帚就是他的黑板擦,他害怕自己脑子长期不用会废掉。
束星北向组织写信:“我今年已经64岁了,改造了十几年还没有改造好吗?岁月蹉跎,心中焦急,如果再过十几年, 即使我改造好了,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我还能有什么用呢?究竟该怎么办,我才能得到党和人民的宽恕、谅解和容纳呢?”
他“恳请党领导、军工宣队能拉我一把,在我未死之前, ……(让我) 回到人民内部,尽自己的力量,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去服务……”
但是他的申请却一次次落空。

当年,束星北在浙大讲课,既不用讲义、也不指定参考书,黑板上也没有可供学生抄录的工整提纲。他只是用生动质朴的语言,从大家熟知的现象,来阐明物理理论和思想。

有一个学生,听了他的课以后,深深地被他非凡的科学气质和品格所影响,毅然放弃了原本所学的电机专业,转到了物理系学习。
这个学生就是之后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

1972年10月14日,李政道回国访问。周恩来总理会见他时,希望他能解决中国人才断层的问题,请一些海外有才学的教授来中国。

李政道直言不讳地说:“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和教师,只是他们没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先生。

当时,李政道很想见见自己的恩师,但却没能如愿。他不知道,此时的束星北,正在青岛接受劳动改造,每天至少要扫几十个厕所。


周恩来会见李政道
李政道的访华,还是给了束星北一个摘掉帽子的机会。
但之后,却没有任何一所学校或机构敢聘用束星北。而他已经没有时间顾及这些了,每天都抓紧时间搞科学研究。
有时候,半夜灵感来了,他会突然从床上爬起,在似睡非睡中挥笔疾书。第二天早上,亲人看到纸上写满的字,都泪流满面,因为纸上写的,竟然是他的检讨与自我批判。
20多年的改造,已经将束星北的人格摧残致分裂,自我检讨已经深入他的骨髓,而无法走出这个阴影。

1978年5月,青岛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终于打破了禁忌,聘请他为研究员,开展海洋物理研究。

从1958年被开除公职,到1978年重新工作,他整整花了20年的时间。

这20年里,他的学生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他的好友王淦昌也成为了两弹的元勋。而他,却一事无成……

束星北重新回到了那个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可是当时的束星北已经70多岁了,即便他的脑子依旧清明但是他的身体难以支持他的科研活动。

束星北为了自己的梦想只好带着氧气袋、肾上腺素气雾剂和其他各种药物重新返回了工作岗位。

他在海洋局一所开办了海洋动力学进修班,培养了28名学员,并开展了以实测为基础的海洋内波研究,取得了重大成绩。束老师培养的这些学员都成为了国家海洋研究的支柱力量,在海洋学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

1979年年底,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需要计算弹头数据舱的接收和打捞最佳时间。整整一个国家,竟然找不到一个专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推荐了束星北,上面为这个任务拨款100万元,老人却分文未取,凭着手里的一支笔,一摞纸,准确无误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完成任务之后,束星北终于得到了彻底的平反。而他,竟然是最晚被平反的一批人!



1983年10月,束星北病危,弥留之际,他交待家人:

“我的遗体千万不要火化,火化是浪费,对社会无益。现在青岛医学院的尸体标本非常缺乏。将我的遗骨穿成骨骼标本,供教学使用吧。”
他还说:“我70多岁,脑子还像二三十岁那样灵活,可以供解剖来研究用一下。
1983年10月30日凌晨3时,束星北先生因患老慢支和肺心病,病逝于青岛。
束先生家属按其遗愿,向有关单位递交了“遗体捐赠申请书”,并完成了遗体交接工作。
但是,当时正值青岛医学院领导班子"大换血",束星北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遗体却无人问津。半年以后,当人们想起束星北的遗体时,早已变得腐烂不堪了。

过度腐败的尸体对于医学研究而言是毫无价值的。最后医学院让学生把束星北的遗体葬在"舍林子"。

去“舍林子”须走医学院的正门,这样一来就得绕一个很大的圈子,两个大学生为了省事,就近将束星北的遗体草草地埋葬在学校篮球场旁边的双杠下面。



就这样,束星北最后仅有的一点点遗愿,也落空了……

之后束星北慢慢被人们遗忘,直到一名资深的记者刘海军,历时15年,写出了《束星北档案》,才让束星北的经历与冤屈大白天下。
李政道认真仔细地把刘海军的原稿做了修改,还为《束星北档案》写了序。



新号鹰眼观新,专注百姓生活。
防失联,加微信yygtya。
往期精彩:
旮旮旯旯新闻酷评(12.4)

被关在牛棚的日子

“文革”期间的真实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